武汉地铁越江隧道过江段区间顺利贯通
但是,有些自然现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,比如火山爆发、河水冰冻、疾雷暴风之类,对有些人来说,就会引起恐惧。
而从气与形的层面上看,命体现了必然性。如果有道的境界,就能够看到万物并无贵贱之分,如果仅仅站在物的立场,就会以自己为贵,以他物为贱。
坐忘是指忘掉与物相待之自我,包括我情、我知,从而实现真心、真知。只有有德之人,才能做到其寝不梦,其觉不忧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[69],没有任何忧患和烦恼,这样的人,其知谓之真知,其人谓之真人。我们可以说,从道与德的层面上看,命体现了生命的目的性。尊重自然,尊重自然界的生命,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。来自大自然,又回到大自然,这就是庄子的自由观,而联系人与自然的,则是人的性命之情[53]。
形体随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,但心是不能随之而化的。道自本自根,无有天地,自古以固存[12],道是永恒的、普遍的、超越的,亦即绝对的。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的学说,主张将仁爱推及到动植物,这是对孔子学说的进一步发展。
此一段子思吃紧为人处,与‘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,活泼泼地。若夫至仁,则天地为一身,而天地之间,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。子厚观驴鸣,亦谓如此。程颢形容这种情景说:‘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,言其上下察也。
有了真切的体会,就是活泼泼地,人与自然融为一体,可说是一种美的享受。但无论如何,这里必须关涉到性的问题,继此生理者,即是善也,就是从性上谈理的。
[30]《遗书》卷三,第59页。但是,从道理上说,仍然需要从天和人两方面来说明。其实,程颢也不是绝对反对任何分析,比如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,实际上就是运用了语言分析,将道与阴阳区分开来。‘生生之谓易,生则一时生,皆完此理。
但是,当人们分别使用理和道这两个范畴时,似乎含有不同的意义。‘生之谓性,性即气,气即性,生之谓也。以恻隐之心待物,就能保护之、爱护之,而不去随意破坏。[48]《遗书》卷十七,第180页。
首先,这一著名学说说明了生命整体论的观点。更具体地说,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,是指形体生命的一体,还是形而上的本源意义上的一体? 这是理学中的一个理论问题。
按照颂中所说,仁与义似乎有矛盾,杀之伤仁好理解,放之害义似乎是从蝎子能伤人说的,但是程颢还是以仁为重,放了能伤人的蝎子。[56]体天地之化是一种生命体验,是靠自家心来体会的,很难用对象化的语言去表达,因此,一旦说出来,就多一个体字,好像是由人去体那人之外的天地之化。
这完全不是出于人类功利的目的,而是出于人类的道德情感和理性,是没有任何利害打算的。故曰:‘见其生不忍见其死,闻其声不忍食其肉,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个别或部分虽是具体存在,但又不离整体之仁,或者说,具有整体仁的本质,只是在具体实现上又有所不同。正如他本人所说:吾学虽有所受,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。若反身未诚,则犹是二物有对,以己合彼,终未有之,又安得乐?《订顽》意思,乃备言此体。但是,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是,人在做事时,要有恻隐之心,而不能有过多的计度之心,这样,做起事来就会更多地保护生命。
[23]《遗书》卷六,第81页。仁者满腔子是恻隐之心[39],满心而发,无不充塞,视万物如同自己的身体,无有不同情爱护者。
天人一本之学是通过性来实现的,性是通过心来实现的,由此显示出人是真正的实践主体。[24]《遗书》卷二上,第16页。
从人的方面说,便是生之谓性。[21]《遗书》卷二下,第54页。
这当然不是说,天地之化只存于人的心中,人心之外没有天地之化。一直以来,天是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,天人关系问题是儒家和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,隋唐以后,也成为中国佛教哲学关心的问题。[34]《遗书》卷十一,第120页。我们在讨论程颢的一本之学时已经提出,程颢是主张一天人,齐上下[30]的,也就是说,程颢是主张体用统一的。
有人认为,天理是人间道德的形而上的根据。[13]告子云‘生之谓性则可。
就人而言,人受天地之中以生[10],因而负有特殊的使命(这一点以后还要谈)。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,就是使动植物不失其性,尽可能地完成它们的生命,使人类有一个丰富多样而又美好的自然环境,与万物共生共荣、和谐相处,从而体会人生的乐趣。
这所谓整体性,不是只从个体存在上说,而且是从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上说。医书有以手足风顽谓之四体不仁,为其疾痛不以累其心故也。
[47]《遗书》卷一,第4页。仁之所以可贵,就在于此。[45]《遗书》卷七,第98页。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在建立理学体系时,既不讲周敦颐的无极太极之说,也不同意张载的太虚说,而是以理为最高范畴,提出天理说,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发展。
一说,天生禽兽,本为人食,此说不是。他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著作,但是,他在《遗书》和《文集》中所阐述的学说,不仅在宋明时期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,而且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来说,有着极其深刻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。
他从《周易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营养就是生命意义,因此,对生生之谓易给予了特别的重视,将其视为天人一本之学的核心内容而加以发挥。私心不起,才能满腔子恻隐之心。
那么,继此生理者为什么是善呢?程颢用《周易·乾卦·文言》中元者善之长进行了解释,再加上万物皆有春意加以说明。四肢麻痹之人,确实不知道爱护其身体,因为他失去了知觉。
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,欢迎您提出来!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
上一篇:中铁港航局相继中标三项工程
下一篇:中铁西北院一科研项目通过验收